
我曾刷到过一个帖子,问的是为什么中华智慧程度那么高,偏偏没能发展出现代科技来?参与回答的人很多,我看到其中有人说是因为缺乏敢想敢做的开拓精神。
这让我想起小时候读过的一部寓言式的小说《唐吉可德》,那会儿读起来觉得莫名其妙。主人公傻的可怕,怎么会把大风车当成巨人呢,还不停地挥舞手中的剑,表示自己毫无畏惧,要与“巨人”展开对峙。
很久以后才知道这是在通过唐吉可德的行为,隐喻“一种敢于挑战权威的反叛精神”…
话说我在阅读《医学通识讲义》的过程中确实看到了,在过去短短一两百年间的现代医学的发展进程中,曾有过众多的“先烈”,前仆后继地为之奉献自己的才智,有的不惜与当时的各种阻力进行对抗,哪怕为之付出名利甚至生命的代价。
当然,更为难得的是,这些“先烈”们尽管大多一开始不被当时所接受,但随着时间发展,会被予以重新评估,并进行相应的弥补与“追封”。
此外,任一一项重要的技术,会在其诞生之后的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间持续不断的,在层出不穷的研究人员手里,逐步完成升级更迭,比如功能越来越强,安全性越来越高等等。
由此我不得不承认,这位“对手”是值得我们尊敬的。至于某些负面的东西,则是任何领域任何行业,世界上的任何角落都无法避免的,我们要能理性对待。
不过你不用担心我的“屁股”会发生移位,因为:
“模糊”,既是产生负面情绪的温床,也是产生所谓正面情绪的催化剂。
比如“崇拜”“觉得遥不可及”之类的,其实就是信息不对称之下,才会产生的“仰望”。因为对方已经变成了你想象中的“对方”,而不是真实的对方。
而一旦开始尝试去真正地理解与领会对方,那么,无论是盲目的“轻视”或“贬损”,还是盲目的“仰望”或“畏惧”,都会随之逐渐消失。
所以非常必然的就是,我在阅读的过程中,一方面不由得生出来一份对现代医学的尊敬,但另一方面我发现:
对“现代医学”的“祛魅”,也在同时发生。
而且,我会反过来更明白我们古人的智慧程度之高超不可及,更为珍视他们留给我们的“财富”,更不愿意这些宝贵的遗产被无视被误解被扭曲,最终成了古老的神话传说,只在历史博物馆里供人们凭吊…
话说,我前段时间看到有人分享说硝酸甘油不能滥用,其中提到了有几类人群不宜使用。误服的后果我还记得其中的两条,一条说是会导致血压降低,另一条说是会导致颅内压升高。
发布视频的科普博主是位专业人士,可能是因为他面对的受众是不具备现代医学知识的非专业人员,因而他在这段文字里,隐藏了两个关键信息:
1、先是由低血压造成颅内压升高;2、颅内压升高后血压也会随之升高。
也就是说:硝酸甘油→降低血压→颅内压升高→血压升高。
那他为什么不讲血压会随颅内压升高而升高呢?
因为这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疑惑。
一边说会降低血压,一边又说会升高血压,怎能不让人感到困惑呢?不知情的人还会认为是博主搞错了。
以上两个隐藏信息是我自己给补充上去的,那我为何会推出博主没有明示的,更为完整的因果链条呢?
一半是因为具备“两线”认知。
另一半是受薄世宁的启发。
他在书里专门有一章节说的是,医生要能善于捕捉病人身上较为反常的表现。他先是举例了美剧《豪斯医生》里的一则故事,接着回忆起他自己的某次临证救治。
他说两年前(2017年)曾遇到一位大出血的病人。
一般来说,血压会随着血容量的急速下降而下降,呈现为低血压。但这位病人很奇怪,血压非但不低,反而越来越高,甚至超过了他平时常态下的血压值。
自然而然的,这诡异的高血压就成了断案的关键线索。
薄世宁说他紧紧抓住这一疑点,进而推测该病人应该是发生了严重的脑水肿。脑组织肿胀后,颅内空间受到挤压,颅内压力会上升。于是人体必须提升血压,才能成功将血液输送到本身压力已经增大的脑部,以满足脑部所需要的供血量。
于是他立即按照该判断来采取治疗,病人很快脱离生命危险。
由于他那一章节的重点是放在如何发现并利用“反常疑点”上,因而该案的内容本身非常简略。但既然他已经判断为脑水肿了,那接下来必然是要用药解决脑水肿,比如甘露醇。
我读的时候就是这么来推导猜测后续治疗的。
不过很快我就发现,只猜对了一半儿。
我还发现,任何看似出于直觉的“神奇”判断,实际上都必然基于医者所拥有的全部医理认知与临证经验。
薄世宁在2017年的这次快速判断,也是如此。
为了更好的解读本书,我还同时检索了他的另一本书,出版时间稍后的《命悬一线,我不放手》。
故事发生在2015年,比上案早两年。
某位产妇在产后突发羊水栓塞,出现了大出血。由于血容量急速下降,血压越来越低,尽管很快用上了大剂量的升压药,其收缩压也只能维持在90mmHg左右,也就是常人的舒张压正常范围的上限。
于是只能一边不断的加大“去甲肾上腺素”量来维持血压,一边不停的靠输血来增加血容量。
就在尚未脱离危险的救治过程中,病人突然出现了严重“室颤”。
薄世宁解释说,“室颤”尤为危急,因为这意味着心脏无法有效地将血液泵出,近乎于心脏罢工,心跳停止不动,倘若不立即纠正,病人便会很快死亡。
而与之相应的生命数据,有出现什么变化了么?
收缩压突然高到160mmHg,而心跳却反之降低到40次/分左右。
此时升压药已经停用,为什么一位大出血的病人会出现高血压呢?
薄世宁经过思考后推测,大概率是因为病人的大脑出了问题。
应该是颅内压增高了,为了保证大脑供血,人体不得不快速提升血压。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在大出血的情况下,血压不低反高。
最常见的、引起患者颅内压快速升高的情况,就是脑水肿。
薄世宁说,“人的颅腔是一个由坚硬的颅骨构成的密闭的腔室,脑组织就在颅腔内,当脑组织水肿、体积增大,颅内压就会快速升高”。
而脑水肿又是最初的低血压所导致的,因低血压造成了脑部供血不足,脑部因缺血继发了脑水肿。
既然血压迅速而反常地大幅升高,心率就会随之出现反射性的降低。心率太低无法正常泵血,也就引起了眼下频繁的“室颤”。
薄世宁为了让读者理解什么是“室颤”,还用了譬喻的手法。
在正常的情况下,“人的心脏电活动是由窦房结发出起搏信号,频率为60~100次/分,它像一个规律的“发号施令”的“司令部”。若是窦房结发出的信号太慢,比如慢到了40次/分,心脏其他部位的一些起搏点就会“异位起搏”。”
他说就好像一个本来作战有序的部队,当“司令部”的指令被抑制了,其他部门就会趁机“谋反”,“各自作战”,部队变得混乱无序……
当然在我看来,心率减慢→异位起搏,仍属于“卫气线不升→阴火线不降”的表现之一。
倘若任由这样的发展继续而不及时纠正,也就是颅内压持续升高,血压持续升高,心率持续减慢…那么病人会很快出现心脏骤停以及随之而来的死亡,薄世宁介绍说这种反应在医学上,被称为“库欣反应”(Cushing's Reflex)。
我们则可以将其转译为“再无阳以动,再无阳以行”。
那该如何解决呢?
现代医学在急症中一般都是对症处理,此案必然是通过解决脑水肿,来解决升高的颅内压。
薄世宁便想到了专门用来“脱水降颅压”的甘露醇。
但问题是,病人眼下无法自主排尿,因为大出血不仅仅只是引起心衰,还会因供血供氧的不足,造成多脏器缺血缺氧,从而引发脏器功能衰竭,比如本案病人的肾功能衰竭。
可能有读者觉得奇怪,刚才还在说“脑”“颅”,怎么又扯到肾功能去了?
因为解决脑水肿,要给其出路啊~!
你看不仅仅是咱们古人总想着要给出路,现代医学也是一样的。
把水给泵下来之后,在点滴无尿的情况下,它能不能顺利排出去呢?
还是不要冒险一试了,索性一开始就给它建立一条明确的出路为好。
于是薄世宁决定使用CRRT(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),“把她的血引出来,然后经过体外的机器滤器,快速清除她体内多余的水分、炎症因子和其他毒素物质,之后再把'清洁’的血通过导管输回她的血管里”。
既然已使用CRRT,是否还需要同时配合使用甘露醇,薄世宁没明说,我目前对此就不清楚了。
病人很快成功用上了CRRT,随着人工的“前阴”排出多余的水液与其它病理物质(包括引起羊水栓塞的毒素)后,颅内压逐步恢复正常,血压与心率也就随之恢复正常起来。
从薄世宁记录的文字来看,他两年后在2017年时面对类似的病人,判断为脑水肿所花费的时间明显要短得多了,自信与坚决的程度也明显大幅提升了。
原来,他身上的“成长”过程,并不异于任何一位中医医者。老读者们大多应该还记得,本号两年前以清末的医家余听鸿为主角,写过一篇《持续不断自我超越,是一位医家的宿命》。
但我同时还看到了其它的东西。
薄世宁在介绍2017年的案例时,只提到了病人大出血后,随着颅内压升高而血压升高;等到他详细介绍2015年的案例时,由于篇幅空间足够广阔,他交代了全部的前因后果,因而我们还能看到在颅内压升高之前所发生的事儿:
即,因大出血→血容量急速降低→血压降低。
同时,我们还看到了,血压随颅内压升高后,心率发生了骤然的严重降低,一度接近停跳的边缘。
也就是说,病人在转危为安之前,前半段时间里,血压低得异常;后半段时间里,心率慢得异常。
这说明她“卫气线不升”的问题,在这期间,始终没有被改善过,甚至一度濒临绝境。
而一般人看到期间出现血压升高,很有可能会将其误以为是病情好转的表现。实则,该“血压低→血压高”,并不是由“卫气线不升”进入了“卫气线转升”,而是一脚踏入了严重的“阴火线不降”。
是不是通过此案有点懂得了咱们古人的智慧:
反者,道之动~~~!
无论是“不及”,还是“太过”,都会导致事物向它的反面发展。
此案病人初起是“升之不及”,继而因“升之不及”(脑缺血缺氧)而出现“升之太过”(脑水肿引发颅内压与血压升高),又很快因“升之太过”而出现“升之不及”(心率过慢),“生之不及”又引发出现了另外的“升之太过”(异位起搏)……
如此“两线”陷入不断的恶性循环中,也就是古人所说的“复气”。
每次以其中一线,或升之不及或升之太过,表现为更明显更突出的同时,另一线其实并没有得到改善,还在持续不断的恶化中。
“复气”最终的恶性发展,即为气机彻底闭塞于里,再无阳以动,再无阳以行,也就是薄世宁所说的心跳停止而死亡。
以上就是薄世宁予以我启发的两个案例。
那又为什么会提到“祛魅”这件事儿呢?
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,发现现代医学的“贯通”程度,似乎远低于我的预期。
在《医学通识讲义》里,薄世宁还介绍过他们医界发生过的一段往事。
他说以前处理大出血的伤员,用的都是快速输液法,以增加血容量,来提升血压。但后来发现,这样的做法会因血压过高而加速出血,从而加速死亡。
于是某美国军医认为,应该减少输液量,在进行手术之前,尽量维持在比较低的水平,反而结果会更好。
这个做法很快将死亡率从65%降低到了17%,并被授予嘉奖。
但让我非常意外的是,该事件竟然发生在2006年,而不是一百年前…
而且,相关人员是从血液里的凝血成分会被输液所稀释的角度,来进行解释的。
于是我就有了他们似乎尚未贯通的体会。
大出血造成的极速供氧供血不足,本身就有可能引起组织水肿。若是水肿发生在脑部,就会引发颅内压升高,继而血压升高,就如薄世宁的两则案例。
更何况,大出血会继发肾功能衰竭,亦如同本篇主案,那就意味着会有大量无法被代谢出去的水液形成积蓄,而后因体液潴留、血容量增加,引发血压升高。
另外,本想要通过快速输液来升高血压,但在大出血而心衰的情况下,血容量骤然急剧的增加,反而会额外加重心肾负担。如此输液带来的血压升高,并不是逐步恢复正常的表现,而是上文提到的,从“卫气线不升”一脚踏进了严重的“阴火线不降”。
既没有考虑到改善主要的脏器功能,亦没有考虑到水液代谢是否能有出路,我认为是美军当年使用快速输液法造成较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,这也是我通过学习薄世宁的救治案例后所看到的。
不过,只顾及到“津液阴血”等有形物质的不足,就下意识地想要以“生津补血养阴法”来快速补充,而忽视了其它诸多重要的因素,却似乎并不仅是现代医学才有的教训。
尽管确实以阴分严重不足的表现为明显为突出,但用药是不是会先行一步困遏住卫气线?以致于加重反而两线的恶性循环?同时,阴火线的实邪,无论是经络层面(血管)还是三焦层面(组织)里的实邪,是否有针对性地予以解决?能否确保得以顺利排出?又通过什么通道来进行排出?…
似乎也是我们医界有可能出现的问题,假如没能同时兼顾“两线”的话。
在现代医学方面,我可以说是个小白。
以上提到的诸多材料,有的我看到了隐而未明的隐藏信息,有的我看到了未能被贯通的地方,有的我看到了其病情发展中的因果链条…
纯粹是因为古人所给予的“两线”认知。
所以我开头会说,这个接触现代医学的过程,其实也同时是一个让我对古人的智慧,有更深领悟且更为钦佩的过程。
开出本系列,如同本号的存在一般,主要是为了记录我本人的学习心得。
至于能走多久走多远,都不好说,还是本号老生常谈的那句话:走一步算一步~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Powered by 1分快三赚钱平台推荐稳定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